本报讯(记者 葛永智)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设的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一动态在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后,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这也被认定为全球首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动力电池材料的生产线。
“这是我们公司自主设计建设的锰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的一条生产线。”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大龙开发区的汇成新材料公司,在硫化锰渣提取车间,公司董事长助理董雄文介绍,“锰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包括两个子项目,也就是两条生产线,一是利用浸出锰渣制备水泥添加剂的生产线,已于2018年投运,二是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技术难度大,系统很复杂,但生产的产品契合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
一条生产线,何以带来锰行业一场技术革命?在汇成新材料公司,硫化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一系列环节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用于生产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提取后的废渣运往水泥厂,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破解了锰渣循环利用的难题,为锰渣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取得的成绩基于公司强大的科研团队。”董雄文介绍,汇成新材料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院校及相关企业联合成立的贵州省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专注于锰渣利用及新一代锰基材料的研发。这条生产线是在近百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10年的探索下建成的,申请了专利近百项,投产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据悉,汇成新材料锰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投产让原料成本降低了22%,用电消耗降低了90%,耗水量降低了50%,项目投产以来,已综合利用锰渣近30万吨。
在技术创新的加持下,汇成新材料已成长为锰产业循环经济先行者。目前,已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9%、65%,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第一,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在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优势。2020年完成产值3.5亿元。
当前,汇成新材料正进一步扩产和延长产业链,包括建设汇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以加快锰渣综合利用,向着绿色高效、循环发展的锰加工国际企业目标前进。